三级响应

 
 

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

 


上海市决定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上海市自3月3日起已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市政府决定,自5月9日零时起,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的松懈,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依然不小。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初应重点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启动三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三级响应(Ⅲ级)指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

 

上海市将继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切实落实好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守好“入城口”,抓住“落脚点”,管好“流动中”,服务“就业岗”,看好“学校门”,用好“监测哨”,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详情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疫情降级可以放松警惕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目前,上海的疫情应急响应级别已下调至三级,主要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已连续一个多月无本地确诊病例。但是,境外疫情仍旧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伊朗等国家。虽然本市已调整了境外航班数量,对入境人员采取严格采样、检测和隔离等措施,输入风险有所缓解,但市民仍要保持防控意识,做好防控措施。

 

  >>>点击进入上海疾控  

 

 

★调整后公众应当注意什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居民要继续保持防范意识,无特殊情况应考虑推迟前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或地区;境外返回人员应当主动报告,自觉按要求在指定地点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复工复学后,不可避免的集体活动中,参加人员要进行体温监测,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清洗。居民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家庭和办公场所要注意清洁卫生、勤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个人生活用品切勿混用。不同人群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防护建议和使用注意事项,在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科学佩戴口罩。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点击进入济源日报  

 

 
★个人佩戴口罩应注意什么?

 

一、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口罩。

 

二、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

 

三、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四、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五、提倡个人随身携带口罩,在密闭空间内、人群密集区、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点击进入《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中央空调使用应注意什么?

 

一、使用中央空调,应当按照《GB50365-2019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和《DB31/405-201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落实对相关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等措施。

 

二、使用中央空调时,应加大新风量,加强通风换气。其中,使用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时,应关闭回风。

 

三、当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终末消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市民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需注意什么?

 

坚持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管好“流动中”

 

市交通委针对“三级响应”,按照要求作了调整。

 

首先,轨道交通和长途汽车为人流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目前阶段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市交通委要求各运营企业针对等级下调后个别乘客可能放松警惕,出现随意摘除口罩的情况,要加大巡查和提醒力度,做到即发现、即劝阻、即纠正,维护好站车环境和秩序。

 

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时,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须佩戴口罩,其他乘客乘坐时倡导佩戴口罩。

 

其次,乘坐地铁必须继续严格执行进站体温筛查措施。市交通委要求运营单位要关注客流增长的趋势变化,加强高峰时段的现场客流组织,提高测温、进站的通行效率。
 

关于夏季空调运行的举措

 

地铁方面,地铁车厢内都设有温度感应器,车厢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空调即可自动开启,若低于设定温度则保持通风状态。特别针对夏季空调运行的情况,做好通风制冷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消毒工作,采取最佳运行工况,保持空气有效流通。

 

地面公交方面,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以及除此期间外车厢内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开启车辆空调设施;车厢内温度低于28摄氏度时,公交车辆开启空调新风换气装置或开启车窗。空调使用过程期间,要对车辆的空调装置按上海行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增加空调车制冷系统的回风滤网清洗次数,每周至少清洗二次;空调机蒸发器及新风装置滤网等重点部件清洁维护要纳入车辆一级维护工艺进行保养和消毒。

 

出租汽车方面,市交通委要求驾驶员尽可能保证车厢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按乘客意愿使用空调。

 

此外,地铁车站、列车的消毒措施固化为运营企业日常工作,公交、出租汽车车辆仍保持每天消毒。

 

接下来,市交通委将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等级调整后的进站乘车须知,会同卫健部门、运营企业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引导乘客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地铁公共卫生环境。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以上内容来自于:上海发布、上海疾控等官方媒体

 

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

                2020年5月8日


 

三级

响应

 
 

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

 


上海市决定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上海市自3月3日起已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市政府决定,自5月9日零时起,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的松懈,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依然不小。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初应重点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启动三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三级响应(Ⅲ级)指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

 

上海市将继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切实落实好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守好“入城口”,抓住“落脚点”,管好“流动中”,服务“就业岗”,看好“学校门”,用好“监测哨”,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详情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疫情降级可以放松警惕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目前,上海的疫情应急响应级别已下调至三级,主要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已连续一个多月无本地确诊病例。但是,境外疫情仍旧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伊朗等国家。虽然本市已调整了境外航班数量,对入境人员采取严格采样、检测和隔离等措施,输入风险有所缓解,但市民仍要保持防控意识,做好防控措施。

 

  >>>点击进入上海疾控  

 

★调整后公众应当注意什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居民要继续保持防范意识,无特殊情况应考虑推迟前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或地区;境外返回人员应当主动报告,自觉按要求在指定地点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复工复学后,不可避免的集体活动中,参加人员要进行体温监测,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清洗。居民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家庭和办公场所要注意清洁卫生、勤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个人生活用品切勿混用。不同人群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防护建议和使用注意事项,在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科学佩戴口罩。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点击进入济源日报  

 

★个人佩戴口罩应注意什么?

 

一、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口罩。

 

二、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

 

三、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四、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五、提倡个人随身携带口罩,在密闭空间内、人群密集区、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点击进入《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中央空调使用应注意什么?

 

一、使用中央空调,应当按照《GB50365-2019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和《DB31/405-201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落实对相关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等措施。

 

二、使用中央空调时,应加大新风量,加强通风换气。其中,使用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时,应关闭回风。

 

三、当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终末消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市民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需注意什么?

 

坚持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管好“流动中”

 

市交通委针对“三级响应”,按照要求作了调整。

 

首先,轨道交通和长途汽车为人流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目前阶段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市交通委要求各运营企业针对等级下调后个别乘客可能放松警惕,出现随意摘除口罩的情况,要加大巡查和提醒力度,做到即发现、即劝阻、即纠正,维护好站车环境和秩序。

 

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时,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须佩戴口罩,其他乘客乘坐时倡导佩戴口罩。

 

其次,乘坐地铁必须继续严格执行进站体温筛查措施。市交通委要求运营单位要关注客流增长的趋势变化,加强高峰时段的现场客流组织,提高测温、进站的通行效率。
 

关于夏季空调运行的举措

 

地铁方面,地铁车厢内都设有温度感应器,车厢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空调即可自动开启,若低于设定温度则保持通风状态。特别针对夏季空调运行的情况,做好通风制冷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消毒工作,采取最佳运行工况,保持空气有效流通。

 

地面公交方面,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以及除此期间外车厢内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开启车辆空调设施;车厢内温度低于28摄氏度时,公交车辆开启空调新风换气装置或开启车窗。空调使用过程期间,要对车辆的空调装置按上海行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增加空调车制冷系统的回风滤网清洗次数,每周至少清洗二次;空调机蒸发器及新风装置滤网等重点部件清洁维护要纳入车辆一级维护工艺进行保养和消毒。

 

出租汽车方面,市交通委要求驾驶员尽可能保证车厢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按乘客意愿使用空调。

 

此外,地铁车站、列车的消毒措施固化为运营企业日常工作,公交、出租汽车车辆仍保持每天消毒。

 

接下来,市交通委将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等级调整后的进站乘车须知,会同卫健部门、运营企业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引导乘客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地铁公共卫生环境。
 

  >>>点击进入上海发布  

 

以上内容来自于:上海发布、上海疾控等官方媒体

 

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