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大暑里的习俗文化与人生智慧!

 

大暑将至,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二十四节气解》:“大暑,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在十二消息卦里属于遁卦,不管是“遁”,还是“伏”,都有退让的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夏天主生发、生长,夏天这场热烈的、豪华的传奇,要在大暑这里安静地、优雅地退场。
如今大暑有情有意地醒着,它用自己独特的物语,为我们讲述着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哲理。万物各争其时,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这个字,上面的“日”是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下面的“者”就是“煮”的本字。
“暑”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暑”,那么“大暑”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谚语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秋后也就很难见到“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的景象。
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也许我们眼里的大暑就是湿热蒸煮,但其实在湿热的背后,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人生要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要不断接受考验,三伏天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
在炎炎夏日中,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适当出出汗,对调整身体机能,提高适应能力大有好处。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心静自然凉!远方无涉,近处无忧,心无所怨,身有所寄,即是安适。
只一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岁月静好,浅笑安然,便不失为最好的消夏。
 

 

 
大暑荷香浓,盛夏心且静。
找一段闲适的时光,邀请三两个好友,沏几杯消暑的茶饮,你看,门前有花影;你听,窗下有清风!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成的。
《红楼梦》里提到一个字谜,谜面是“萤”,谜底是“花”,说的就是萤是草化的,“草”加“化”就是“花”字。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
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
而萤火虫也只有20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因为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所以三候“大雨时行”。
 
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白居易诗云:“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活色生香的盛夏充满诗情画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然而盛夏短暂,流光易逝,绿肥红瘦,应该倍加珍惜!
了解我们的文化,知道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的感受生命的美好!
中华养生文化博大精深  —— 易臻国际,带您聆听千年养生之大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