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之快,什么是21世纪的组织竞争力

 

12.

Jun.

 

 

 

 

 

有人说,21世纪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

 

站在这个消费互联网红利消失,产业互联网将兴未兴的时候,没有什么惯例或者成熟经验可以直接拿来,也没有什么模式可以照抄。

 

所以,我们只能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快速迭代;同时,将别人的实践与教训,也快速地总结迭代。

 

组织的学习速度要追上环境的变化速度,才能不被淘汰,这就是21世纪的组织竞争力。

 

复盘 

学习能力是什么

Replay

 

柳传志认为:学习能力是什么呢?不断地总结,经常地复盘,把怎么打的边界条件都弄清楚,一次次总结以后,水平自然越来越高,这实际上算是智慧,已经超出了聪明的范围。

 

最善于复盘的人是曾国藩。

 

曾国藩有一个习惯,每做一件事,不管成或不成,都会进行复盘。他志向远大,但认为自己资质不好,只能通过不断复盘反思,来不断改进。

 

他最后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但在这功绩背后,充斥着他对自己人生的复盘,翻开他的家书,大多是他对自己遭遇的复盘与心得。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复盘他人,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营养。

 

比如,吴晓波的《大败局》,就是对“企业为何失败”这一主题进行复盘的一次经典尝试。

 

芒格也喜欢复盘别人的失败,他认为“只有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摔倒,你才能知道避开哪些坑。”

 

赢的人要反思,我们侥幸在哪里;输的人要反思,我们输在哪里,是哪些事情我们做好了,我们就会赢。

 

把时间专注在这,可能会好些,否则永远把时间停留在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那就没士气了。

 

因为输的反思的目的是下一场要赢。赢的人也要反思,我们侥幸在哪里。

 

输赢都要进行复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炼出经验,巩固优势,改善劣势,这样才有接下来的胜利。

 

 

复盘就是对组织的不断打磨,它既将剑身上每个凹凸不平的铜斑锈迹磨平,也让剑锋变得更加锋利。

 

任正非认为:“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为此,在华为的战略预备队中,复盘做到了100%全覆盖。

 

古今那么多人推崇复盘,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能不能用好这种方法,还要看我们自己。

 

每一个成功都源自各方面都做到位,而每一个失败,则各自踩了各自的坑。

 

用好复盘,让它成为组织的高效学习方法,也成为组织的高效免疫系统。

 

这就是21世纪的组织竞争力。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Android系统请使用微信扫一扫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