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巅峰 傲视群雄 ——中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大获全胜
屹立巅峰 傲视群雄 ——中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大获全胜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各种工具声音合成的音乐,成为会场上最美的旋律和音符。
“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求。哪怕那些做不到的人总是对你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向前冲,你就会发现,总会有天开云淡的时候,总会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01 中国技能健儿书写新历史
切削声、轰鸣声、敲打声,声声入耳。汗水、泪水、雨水,水水交汇。
莫斯科时间8月27日晚,在喀山竞技场播放的一部世赛纪录片,又将全世界1355名选手的记忆,
突然都重新带回到那龙争虎斗、风流云蒸的赛场。
几天来的打拼,几天来的鏖战,1355名选手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
他们将那最美丽的身影,都留在了喀山赛场。
当天晚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闭幕,
中国代表团完美收官: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
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年轻的中国选手们再次刷新中国世赛成绩历史纪录。

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年轻的中国选手们连战皆捷,
不仅在数控铣、焊接2个项目实现金牌“三连冠”,而且还在车身修理、砌筑、花艺、
时装技术4个项目上蝉联冠军,更有建筑石雕、混凝土建筑、水处理技术3个项目,首次参赛,便一举夺魁。
同时,中国选手还将包括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等16枚银牌,将包括工业控制、
烹饪(西餐)、塑料模具工程等5枚铜牌,将包括CAD机械设计、商务软件解决方案、
印刷媒体技术等项目在内的17个优胜奖,全部收入囊中。
出征喀山,中国大获全胜。鲜艳的五星红旗,成为领奖台上出现频次最多的旗帜。
风雨中,车身修理项目冠军选手徐澳门冲上领奖台,站在那个属于他自己舞台上,在风雨中尽情挥洒自我。
“硬核”实力 中国魅力
没有人不想赢,没有人不想拿第一。可是,要在世赛的赛场上拿下奖牌,唯一要依靠的,唯有实力。
第一个冲上领奖台,拿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首金的建筑石雕项目金牌选手郑权,
在喀山竞技场上,第一个骄傲地举起五星红旗。
出师不利,郑权在模板制作与刻字刻花两个模块竞赛中,
因为对一些隐藏规则不甚了解,当时分数一下子落后了5-6分。
没有沮丧,没有放弃,郑权深呼吸、调整心态,继续奋勇直追。
在包括模板制作、刻字刻花以及石具雕刻三个模块,以及4天赛程,累计22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
郑权终于在模块三的石具制作环节,实现绝地反超。
胜利的惊喜,总是让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欣喜。
当听到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时,车身修理项目金牌选手徐澳门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
飞身跃上冠军领奖台,狂风骤雨中,徐澳门站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忘情地欢呼着、雀跃着、怒吼着……….
脸上绽放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美发项目选手石丹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矫健地飞上领奖台,
一边挥舞国旗向观众致意,一边和身边的亚军、季军选手热情相拥,一个大特写镜头过来,
石丹将最标志的中国式微笑,留在了喀山竞技场的大屏幕上,也将最绚丽的中国红,留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里。
第45届世赛喀山赛场A3馆一一被很多媒体和不少观摩人员称为“广东机械馆”,一问才知道,
原来数控车、数控铣、综合机械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
塑料模具工程5个项目全部集中布局在喀山展览馆A3馆,全部是“高、尖、精、新”
的现代制造业代表项目,而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刚好5个项目的6名选手,又都在这个场馆比赛。
一个学校,4枚金牌、一枚铜牌。当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田镇基、数控车项目金牌选手黄晓呈、
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选手曾祥博、陈鑫鹏、彭晨曦(中航工业)登上冠军领奖台的时候,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一起,高声呐喊欢呼。
王者风采,王者荣耀。在喀山竞技场,中国选手一次次冲向技能巅峰,屹立世界技能冠军舞台。
实力所致,波澜不惊。当数控铣项目选手连续实现三连冠,
当希望数控铣项目技术专家鲁宏勋谈些感受时,鲁宏勋只给记者自信地回了这个八个字。
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
没有高原,就没有高峰。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当数控车项目选手黄晓呈为技术专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宋放之捧回一枚金灿灿的金牌时,宋教授终于释然地笑了。
这是一条百转千回的道路,这是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宋放之说,
在世界赛的舞台上拿到数控车项目金牌的,虽然只有黄晓呈一个人,
但站在黄晓呈身后的,却是千千万正在成长起来的青年技能人才。
宋放之说:“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出台的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越来越多,
我们国家的技能人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些都是中国能在这次大赛中大获全胜的根本性原因。“
“但是,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失误。”宋放之告诉记者,
数控车项目可以说是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历史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本现实的教科书。
从重视比赛结果到重视比赛过程,从重视产品数量到重视产品质量,宋放之说,
从泥泞中坎坷走来的数控车项目,在一次次挫折中总结提升,
在一次次训练中精进。终于,在喀山的竞技场上,精彩绽放。
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
当得知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郑棋元、胡耿军把连续5届蝉联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韩国选手拉下战马,
获得金牌的时候,当得知时装技术项目选手温彩云夺冠的时候,不仅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杨敏院长、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李孟强院长开心,云南技师学院的何良平院长高兴,
而且连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领导都高兴地悉数来到首都机场,热情送来鲜花。
因为世赛结缘,因为世赛彼此竞争,更因为世赛彼此共同进步。
来自广东和云南的选手,置身北京市工贸市技师学院、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最优师资、
最强设备的集训基地,大家因为世界技能大赛,而实现南北院校牵手,东西院校师资共享。
没有人再打自己的小算盘,也没有人再为自己学校的利益和荣誉而去纷争。这些年来,
很多技工院校的领导、专家和教练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不管选手来自哪里,只要选手实力最强,就要让他去代表中国。
简单、粗暴、有效。中国机械联合会培训部部长陈晓明告诉记者,
他特别愿意和技工院校打交道和合作,这里没有那些之乎者也、唧唧歪歪的高谈阔论和纸上谈兵,
这里有的,只是真功夫和真本事。
对此,移动机器人项目技术支持单位——北京信之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也感同身受。
能够击败蝉联5届世界冠军的韩国选手,中国移动机器人选手的英雄事迹让他格外振奋,
在喀山赛场外,胡彦告诉记者,当中国制造和人工智能打开序幕的时候,
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也必将会迎头赶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最美丽的身影 最难忘的回忆
做事情,不容易。做成一件事情,更不容易。
中国焊接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连续三届蝉联世界冠军,没有央企中冶集团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来自三区三州的选手,几乎是很难走出大凉山的。
“能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学习技能,实现成才的梦想,是自己的最大幸福。”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刘景凤告诉记者,连续三届蝉联世界冠军,
这些来自大凉山——攀枝花技师学院的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刘景凤告诉记者,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一共有38名选手参加焊接项目比赛,
焊接项目是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项目之一,竞争之激烈,比赛之艰难,可想而知。
赛前,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场地经理保罗就在论坛放话说,
不锈钢项目会给大家一个一个意外。果不其然,当试件不锈钢的试题公布之后,
发现不锈钢只有三条焊缝,但想要焊好,也着实不容易。
幸好,我们的“菠菜”(焊接项目选手赵脯菠昵称)基本功扎实,
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变化,最后,拿到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金牌,刘景凤说。
对于中国焊接选手取得的这个成绩,焊接项目场地经理保罗即使在离开赛场的千里之外,
依然不忘发来祝贺的消息。
Just about to land in sydney. It will be good to be home.
Congratulations on the gold medal. Well deserved.(
刚刚降落悉尼,马上就到家了。祝贺获得金牌,中国实至名归。)
相较于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的那次铩羽而归,刘景凤觉得,比金牌更重要的是,
在世界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上收获了更多国际同行的友谊、尊重和认可。
事实上,中国自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中国已参加5届大赛,
累计获得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
当金牌和奖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对金牌和奖牌的渴望也没有当初那么强烈的时候,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专家、教练开始找回了初心。
功成身退。刘景凤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她就要退休了。
作为焊接项目集训基地负责人和专家组长,这可能是她最后一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了。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尽管每个人都会转身,每个人都会有离开,
但每一颗牵挂中国技能人才,牵挂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心都会留下。
刘景凤告诉记者,她会继续奋战在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的岗位上,
让绚丽的焊花绽放在更多贫困山区,更多有志技能成才的青年手中。
喀山的战火虽然熄灭,但技能成才的烈火却已经在中国神州大地熊熊燃起。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能取得全世界第一,置身世界技能第一阵营,
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新任世界技能组织主席约瑟·德高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期待中国在2021年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来源:技能中国
主编:孙兴伟
视频:胡杰
文图:孙兴伟